12秒視頻帶您看活動啟動儀式精彩瞬間
今天上午,隨著來自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的海水匯聚在一起,“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在山東日照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主辦,山東省委網信辦、廣東省委網信辦承辦,有關地方網信辦、央廣網、大眾網、金羊網協辦。
在日照陽光海岸聽守林人講40載濱海播綠記,在青島“無人碼頭”看全球最牛的港口黑科技,在煙臺探秘渤海深處的“大國重器”……
這個夏天,來長島避暑旅游的人,都會來島上一個叫長山尾的網紅海灘打卡拍照。7月19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山東省煙臺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探秘以生態岸線修復為代表的海島生態文明建設“長島樣板”。
18日晚,“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山東省煙臺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現場觀看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島漁號”。
正在晾曬海帶的漁民鄧貞琪告訴記者,這里海流通暢,海水清澈,水質肥沃,因此養殖的海帶寬厚且營養價值高。大欽島鄉現有海帶養殖面積1.3萬畝,年收割鮮海帶18.2萬噸,加工干海帶1.79萬噸,其中出口1800噸,內銷8300噸,占全國海帶出口量的70%以上,海帶年產值1.5億元。
這個夏天,來長島避暑旅游的人,都會來島上一個叫長山尾的網紅海灘打卡拍照。7月19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山東省煙臺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探秘以生態岸線修復為代表的海島生態文明建設“長島樣板”。
從煙臺蓬萊港一路向北,在距離港口約三十余海里的長島大欽島海域,“長鯨一號”穩穩地“坐”在海面上。7月18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的記者們,登上這座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座養殖面積60000多立方米的龐然大物上,僅有4名工作人員,每年卻能產出超過1000噸的黑魚和黃魚。
大欽島鄉發展海帶產業。大欽島海流通暢,水質肥沃,海產品資源豐富,尤其適宜海帶養殖,是中國重要的海帶養殖生產基地
16日上午,“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在山東日照正式啟動。
今天上午,隨著來自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的海水匯聚在一起,“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在山東日照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主辦,山東省委網信辦、廣東省委網信辦承辦,有關地方網信辦、央廣網、大眾網、金羊網協辦。
16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山東日照舉行。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副局長傅云說,此次活動要以可視化傳播為主要方向,策劃推出更多網民喜愛的網絡作品,把海洋強國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動人故事講好、傳播好。
7月16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日照舉行。山東省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王紅勇在致辭中表示,希望大家多走走看看,創作出形式多樣、生動鮮活的優秀作品,為推動海洋強國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今天上午,“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在日照啟動。啟動儀式上,央廣網副總編輯伍剛致辭。他說,本次活動央廣網將通過新型融媒體傳播手段,生動展現沿海各地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生動實踐。
與此同時,日照港口的“東煤南移”工作也已經啟動,原來的煤堆碼頭將撤離到遠離市區的南部港區,附近居民將徹底告別“不敢開窗”的煤灰天。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前身是大沙洼,“大沙洼有‘三寶’,飛沙、海霧和小咬”,這一當地的民謠描述了當年惡劣的生態環境。
站在日照港的觀景平臺上遠眺,萬里海天浩瀚無垠,塔吊在智能化機械的操作下有條不紊地裝卸。
為全國首個港口工業岸線退港還海、修復整治生態旅游岸線的項目,海龍灣生態岸線修復工程投資6.1億元,用了兩年的時間,將日照港的煤堆碼頭整體南移,遠離了市民生活圈;而騰出的2000多畝建設用地還給了市民和城市,修復出了“藍天碧海金沙灘”,讓黑乎乎、硬邦邦的“煤碼頭”,蛻變成了“打卡”海岸美景的新地標。
VR探營日照海洋科普館,暑假最該帶孩子來的地方。
站在日照港的觀景平臺上遠眺,萬里海天浩瀚無垠,塔吊在智能化機械的操作下有條不紊地裝卸,一輛輛集裝箱卡車魚貫穿梭,萬噸巨輪整裝待發。1986年到2006年,日照港用20年躋身“億噸大港”,而現如今,3個月的貨物吞吐量便可破億。近年來,日照港憑借自身優勢,著力打造“一帶一路”黃金支點,追夢深藍、向海圖強。
16日下午,在青島港前灣港區南岸,一座高效裝卸作業的自動化碼頭里一排忙碌的景象。
“一橋飛架東西,海灣變通途”“會跑的集裝箱”……“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走進青島,近距離感受這座獨具魅力的沿海城市,一睹這位藍色經濟排頭兵的芳容。
一輛輛汽車從海平面上“飛躍”而過;道路交匯又分開,向各個島嶼延伸而去...16日下午,“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青島膠州灣大橋。這座有著多項專利、核心技術的跨海大橋,一橋連起了“紅黃青”三島。在促進城市發展的同時,其實踐成果也為港珠澳大橋等重要橋梁的設計提供了關鍵技術。
在青島港前灣港區南岸,一座高效裝卸作業的自動化碼頭里一排忙碌的景象。一個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集裝箱從貨輪被運到碼頭,一個個滿載中國貨物的集裝箱被裝到去往世界各地的貨輪上,靠的全是機器人在操作。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的平均單機效率已達到36.1自然箱/小時,不斷刷新著由自己創造的世界紀錄。16日下午,“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這座工作效率全球第一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探訪這個為世界港口提供轉型升級樣本的“無人碼頭”。
2019年4月14日夜,在青島市級機關會議中心,一場席卷藍色海洋的頭腦風暴正在展開,這是青島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發動的15個攻勢中率先啟動的第一個海洋攻勢。用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的話說:青島將全面對接海洋強國戰略和海洋強省建設,發揮青島比較優勢,搶占引領未來的制高點,充分發揮藍谷等重點功能區的支撐作用,推動海洋經濟走在前列。距離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島剛剛過去了一年,青島在海洋經濟,特別是海洋科技方面正邁向深藍。
2017年,深水鉆井平臺“藍鯨1號”因為助力試采可燃冰,突然火了。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除了“藍鯨1號”,煙臺還有“藍鯨2號”、“維京龍號”“興旺號”……作為中國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山東煙臺涌現出一批發展勢頭良好的海工裝備企業,成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中一大亮點。7月17日-18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一行來到煙臺市,走進中集來福士、杰瑞等海工裝備制造企業,解碼這座海濱城市如何一步步成為海工裝備之城。
這個夏天,來長島避暑旅游的人,都會來島上一個叫長山尾的網紅海灘打卡拍照。7月19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山東省煙臺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探秘以生態岸線修復為代表的海島生態文明建設“長島樣板”。
今天上午,“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煙臺萬鳥島。當客船駛過,海島上空無數海鷗展翅飛翔,宛如萬千精靈舞動在天空中,俯沖向客船的甲板搶食,場面壯觀。
由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的全球最大、鉆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海上鉆井平臺“藍鯨1號”“藍鯨2號”,堪當此名!自主設計、自主知識產權從零到100%,國產化率從不足10%到60%,中集來福士深耕自主創新,用10年走完了歐美40年所走的路。依海而生,向海圖強!
“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杰瑞集團,作為全球領先的油田增產設備制造商和壓縮機設備成橇商,杰瑞從研發一個小小的固井橇,到可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在世界裝備平臺上,不斷為中國制造遞上新名片,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可以說,“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是我們共同的澎湃心聲。
“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近日實地觀摩“藍鯨1號”“藍鯨2號”“泰山吊”等煙臺制造的“大國重器”,采訪團成員們始終帶著這樣一個疑惑:煙臺為何盛產“大國重器”?在與中集來福士和杰瑞集團相關負責人交流過程中,大家的疑惑逐漸有了答案,對核心技術的不斷追求是成就煙臺不斷鑄就“大國重器”的成功之道。
入伏不久,海風沿著起伏的丘陵吹拂過大地,忙碌的港口顯示出科技和產業的蓬勃生機。當我們把目光依次投向日照,青島,煙臺,看到的是海濱的美麗風光,感受到的是山東經略海洋的新成就新發展,以及這片藍色國土無盡的前景。揚波千里,心曠神怡,7月16日上午,“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暨第十五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在日照啟動。
日照,借山東最大優勢——海洋優勢,揚自身突出優勢——區位優勢,在順勢、借勢、造勢、乘勢之路上一路高歌,立足海洋,發展海洋,以深藍為新時期發展底色,一盤高質量發展的大棋業已鋪開。這些項目的創建實施,一方面是“變”出來,以新思路、新理念、新格局顛覆舊有,一方面是“干”出來的,以創新、創造、創業不辱發展,不負時代擔當。